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一个特别的节气。每年的公历7月22日、23日之间,太阳到达黄历120°,是大暑节气。与小暑一样,大暑也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而大暑表示天气酷热。
“隆暑方盛气,势欲焚山樊”,这大暑的热气好像要焚烧山林;“炙床炉燄炽”,躺在床上就像躺在火炉里一样热;“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这么热的大暑,也只能待在室内乘凉了......这些大暑的古诗里,无不透露出古人对天气炎热的无奈。
中国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每到大暑时节,由于气温偏高又有雨水,细菌容易滋生,许多枯死的植物潮湿腐化,到了夜晚,经常可以看到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上飞来飞去寻找食物。另外土壤高温潮湿,很适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长。三候是说在这雨热同季的潮热天气,天空中随时都会形成雨水落下。
(大暑场景图)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至热的时期,气温至高,农作物生长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气象灾害也至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风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下面小编和大家一起具体聊聊大暑这一节气的气候变化。
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至热的时期,除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35℃的高温已是司空见惯,经常还会出现40℃的高温天气,全国各地温差不大。
大暑期间的高温是正常的气候现象,此时,如果没有充足的光照,喜温的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但连续出现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对水稻等作物成长十分不利。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这样的农谚:“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
大暑时节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很快的时期,也是雷阵雨很多的季节。民谚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边,雨不会下过来;若闪电出现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随着风云的翻转扑向头顶,那就要赶快躲避以免暴雨淋头。
(大暑场景图)
“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大暑期间也是台风高发期。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破坏力不言而喻,是夏天气候的主角。
酷热和高湿是大暑这一时节的主要气候特点,化湿解暑是此时养生的要点。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些大暑养生小妙招,一起去看看吧。
起居:要避开“热中暑”,闷热及炎热天气尽量少出门,运动应尽量在早晚时选择散步等强度不大的活动。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也被称为“情绪中暑”。有基础疾病的人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情绪,应尽量做到平心静气,乐享大暑。
中医:“大暑”是全年温度至高,阳气繁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症,是较佳的治疗时机。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敷以辛温、平喘药物可提高药物效能,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寒邪作用,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大暑场景图)
饮食: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除了及时补水,还需要吃一些益气养阴食物,例如山药、大枣、蜂蜜、莲藕、木耳、百合。尽量要多吃苦味食物,苦味食物不但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如苦瓜、苦菜、苦荞麦等。另外,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须酌量增加。在大暑节气,脾胃功能弱者可以进食“度暑粥”,如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等,这些食材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
酷暑天气,容易让人心烦意乱,产生烦躁不安的感受。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诗人白居易的《销夏》诗中说:“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这种心平气和、怡然自得的状态真是让人羡慕啊。
另外在大暑天,切记别贪凉吃多了冷饮,吹多了空调,都对身体不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