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5日迎来了小寒节气。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时节,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还处于散失的状态,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因此北半球的气温还在持续降低。冬至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持续降低,温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际降到低值。民谚:“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这说明了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
(小寒场景图)
对小寒节气名字的由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气候观测资料表明,我国大部地区从“小寒”到“大寒”节气这一时段的气温是全年低值,“三九、四九冰上走”和“小寒、大寒冻作一团”及“街上走走,金钱丢手”等古代民间谚语,都是形容这一时节的寒冷。由于气温很低,小麦、果树、瓜菜、畜禽等易遭受冻寒。
古人以花、鸟、草、虫等物候表象为每个节气进行注解,每个候(每一天)有一个候应,即提取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物候,作为这个候的物候反应。然后把每个候的候应统合在一起,组成二十四节气的七十二个候应。小寒的物候反映分别是:“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在候鸟中,一候,阳气已动,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只是离开了南方热的地方;二候,喜鹊此时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到了三候,野鸡也感到了阳气的滋长而鸣叫。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正处二九、三九时段,“冷在三九、四九”,其严寒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饮食上,涮羊肉火锅、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为小寒时尚。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小寒时节有哪些习俗吧!
腊八节。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腊八节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节日习俗是喝腊八粥。
(小寒场景图)
冰戏。我国北方各省,入冬之后河面结冰坚实,冰上行走皆用爬犁。爬犁或由马拉,或由狗牵,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杆如撑船般划动,推动前行。冰面特厚的地区,大多设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竞走的,古代称为冰戏。
吃糯米饭。在广州,小寒这一天的早上要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画图数九。小寒节气起初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小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所以“画图数九”的民俗与小寒节气有着密切联系。数九计数,书法描红,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里一种不错的消遣冶情的养生方法。
小寒作为一年中寒冷的季节,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小寒养生的基本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日万物敛藏,养生就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下面让我来看看小寒养生的基本知识吧。
(小寒场景图)
在小寒时节,除了要加强自身体育锻炼外,更要注意暖头、暖足和暖背。在寒冷的条件下,如果只是穿得很暖,而不戴帽子,体热就会迅速从头部散去。冬天在室外戴一顶帽子,即使是一顶单薄的帽子,其防寒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除了要穿保暖的鞋子外,对付脚凉,好的办法就是睡觉前用热水泡脚,然后用力揉搓脚心。冬日晒太阳,应多晒背部;或穿一件羽绒背心、皮背心,对暖背都大有好处。
小寒,是吃羊肉、鸡肉等温热品的好时候,特别是对于偏于阳虚体质者的人,偏于阴气不足的食补以鸭肉、鹅肉为好。饮食切忌黏硬、生冷食物。而冬季喝热粥也非常适合,如羊肉粥,以温补阳气;麦片粥,养心除烦;核桃粥,养阴固精。
小寒正处于季冬之月,此时阳气潜伏。在精神调养方面,应宁神定志,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保持心态乐观,莫要劳神忧事。运动选择日出后,项目可以选择长跑、滑雪、跳绳、踢毽子等。
寒冬是一场磨炼,也是一场修行。小寒之后,再过一个月,就是立春。熬过寒冬,终得春光;熬过长夜,就是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