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我们迎来元宵节,这是新一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也可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元宵场景图)
元宵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两千前的东汉明帝时期就已经有了,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了佛教在正月十五日有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庶族士兵都挂灯。往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就逐渐形成了比较盛大的民间节日,渐渐的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全面发展。在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位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柳永的“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宋词的千古名句描述的都是元宵灯会浪漫相遇的写照,宋人有“独喜上元”的传统;南京人唐圭璋编撰的《全宋词》中的元宵词就有三百三十首。
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作为春节过后的又一大民间传统节日,元宵节节日气氛的主旋律,就是一个“闹”字。元宵节期间,全国各地的节日习俗丰富多彩,数不胜数。下面分享其中比较有名的几种:
元宵节,赏皓月。一轮圆月悄悄爬上天际,热闹的人群涌上街头,呼朋引伴,赏月畅谈,这样的风俗已流传千年。“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明月高悬,元宵时的那些浪漫温婉的瞬间,都流淌在诗词之中。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元宵”。
(元宵场景图)
元宵节,闹花灯。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故也称灯节。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灯笼象征着“驱逐黑暗”,而花灯则象征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能显示不同朝代匠人们的巧手技艺,赏花灯自古便是元宵佳节的传统习俗,彰显国家的歌舞升平,一派富裕。
猜灯谜。灯谜在春秋时代就有,时名叫“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南宋时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在上元节,即如今的元宵节让人猜灯谜。南宋后,赏花灯、猜灯谜让元宵节的气氛热闹而温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在元宵这一天,除了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还格外需要健康养生。“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因此,元宵节前后注意顾护阳气,疏泄肝气。
(元宵场景图)
1. 要注意摄养精神。春气通于肝,肝喜调达疏泄,恶抑郁,要保持情绪稳定。静心养性,使肝气有升有节,有益身心,勿使肝气生发太过或不升而郁结。
2. 元宵节后为雨水节气,气温虽有所回升,但天气变化不定,易出现寒潮,可有严重的“倒春寒”现象。当冷空气突然来袭,易使人患病。因此,除心气平和外,还要进行春捂防春寒,注重保暖。
3. 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人体正气。清代名医曹廷栋在《老老恒言》中说:“坐久则络脉滞,步则舒筋而体健,从容展步,则精神足,力倍加爽健。”
辞旧鞭炮催春潮,迎新锣鼓闹元宵!如今,随着时代发展,元宵节正从家庭走向社会。不论元宵、彩灯、烟花如何变化出新,这些元宵节延续的古老传统风俗依然没变。这些传统文化的元素,它始终是人们心中割舍不断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