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首个节气,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场景图)
立夏有三候,立夏日初候,蝼蝈鸣;蝼蛄也,诸言蚓者非。蝼蛄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随着蝼蛄的鸣叫,表示夏天的味道浓了。又五日二候,蚯蚓出;蚯蚓阴物,感阳气而出。虹蚓作为阴物,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当阳气盛的时候,虹蚓也不耐烦了,出来凑凑热闹。再五日三候,王瓜生;王瓜色赤,阳之盛也。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于六、七月还会结出红色的果实。
古人十分注重“立夏”的礼俗,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江浙一带,人们因大好的春光明媚过去了,未免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
“立夏蛋,满街甩”,斗蛋通常是小孩子们的游戏。要用熟鸡蛋,一般是用白水带壳煮的囫囹蛋(蛋壳不能破损),经冷水浸过,然后装在用彩色丝线或绒线编成的网兜里,让孩子挂在脖子上,以祈求人们无病无灾。
根据史料记载,我国古时每年“立夏”节气,民间形成了吃粥的习俗。民间传说立夏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无病无灾,虽然只是传说,但这种习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立夏场景图)
尝新。很多地方有“立夏尝鲜”之俗,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诊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品尝时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诸如吃樱桃、芽笋、青蚕豆、蒜苗、苋菜、青梅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各种各样的蔬果都应该多吃点。
做夏。立夏季节,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做夏”。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荦美可口。
喝茶。我国江西、扬州等地有立夏饮茶的习俗。夏天酷暑炎热,经常喝茶,尤其是偏凉性的绿茶,可以让暑气顿消,起到清热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另外,夏季气温高,人体丢失的水分多,常喝茶可以及时补充水分。
除此之外,“吃苦”也是立夏的习俗之一。“吃苦”指的是吃一些带苦味的食物,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如:苦瓜、苦菜、茶叶、咖啡等苦味食物。苦味食物中所富含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推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
春夏之交,万物繁茂。立夏节气是夏天的开始,春夏交替时节,温度明显升高,雷雨增多。小茵提醒大家,立夏时节要更加注意以下健康小知识:
(立夏场景图)
心情舒畅,精神安宁。立夏之后,气温升高,心阳旺盛,人们易出现烦躁不安,故此时养生首先要调养精神,保持心境平和、心情舒畅、怡然自乐。尤其是老年人,更要防止心浮气躁、大悲大喜,以免因气血瘀阻而导致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适当午睡,预防疰夏。入夏后,气温升高,暑湿渐盛,脾胃运化失常,湿困脾胃,或素有脾胃虚弱,人们容易出现困倦慵懒的疲乏,吃不好,也睡不好,古人称之为“疰夏”。可通过适当午睡、避免熬夜,以及服用消暑化湿的药膳或者中成药如藿香正气液、午时茶等来改善症状。
立夏养阳重养“心”,到了夏天,心阳旺盛,再受到夏季外界阳热之气过于旺盛的影响,往往容易出现烦躁不安,情绪波动,心悸等心火偏亢的上火症状,所以养心是夏季养生保健的一大关键点。需要医生察舌把脉、辨证论治后为您清心除烦,养心安神。日常建议戒躁戒怒,少吃辛辣油炸的食物。
以上及时立夏节气相关方面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