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春争日,夏争时”,此时,仲夏已至、北方麦黄、江南梅熟,正是我国农业生产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时节。芒种,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农事耕种以“芒种”这节气为界,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芒种场景图)
芒种节气被古人划分为:一侯螳螂生,二侯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一侯螳螂生:螳螂于上一年深秋产卵,到芒种时节,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二侯鵙始鸣:鵙是指伯劳鸟,是一种小型猛禽。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三候反舌无声:反舌是一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鸟,此时它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在芒种时期,,人们忙着收庄稼。农谚:“芒种忙,麦上场。”便是对芒种时的农事活动的朴实描述,此外也有各类节气习俗。
煮梅。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每年的芒种时节也是梅子成熟的季节,将盐或冰糖和青梅一起搅拌腌制出梅汁,也可直接用水煮;煮好的青梅放入坛中倒入米酒,密封保存一段时间,等青梅、冰糖的酸甜味完全溶于酒中,煮成一壶青梅酒,酸甜可口,开怀畅饮,一扫夏日的烦躁。
送花神,这是流行于文人群体之间的风雅习俗——祭祀花神。古人相信花神在春季下凡安排百花开放,芒种后,人间进入暑天越来越热,不适合花朵开放,所以花神就在芒种这天回天庭,百姓就要在这一天为花神饯别,以感谢花神对人间的眷顾,期待明年再会。
(芒种场景图)
安苗。芒种作为农业节气,有着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习俗。安苗是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在芒种当天,村中各家族长推举数名德高望重的长辈负责吉时选定,然后每家居民都用新收割的小麦磨粉和面,然后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的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装在竹箩中作为供品,集中在村社前举行仪式,然后相互交换面饼食用。
打泥巴仗。据民间相传在我国贵州东南部地区,人们都会选择在芒种期间举行一场盛大的“打泥巴仗”,男女老少都会光脚踩到泥巴里,尽情地挥洒热情,开始一场激烈的“战斗”,谁身上的泥巴越多,寓意着越是吉祥如意。
芒种期间气温升高、雨量充沛、湿热夹杂,大家应该如何“吃、睡、动”,才能保持身体健康?芒种的养生要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
在精神调养上应该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恼怒忧郁不可有,这样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在日常起居方面,要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午休可助消除疲劳,有利于健康。
(芒种场景图)
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细菌也更加容易滋生,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
烈日炎炎的农历五月,风吹田野,此起彼伏的麦浪滚滚,放眼望去,遍地一片金黄。芒种时节人倍忙,抢收抢种,确保颗粒归仓。看着丰收的粮食,丰收的喜悦油然而生,千家万户笑声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