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过,一日热三分”,今天我们迎来了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 气象资料显示,虽然小暑时节还不是一年中最热时,但极端气温纪录多诞生于小暑期间。可见,小暑之热更具爆发力,同时也预示着高温、高热、高湿的天气开始袭来。《说文解字》曰:“暑,热也。”《康熙字典》引《释名》曰:“暑,煮也。热如煮物也。”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我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多的时节。
(小暑场景图)
小暑是炎炎夏日的开始,我国多地气温升高,雷暴频繁,潮湿多雨。如元稹《小暑六月节》诗中云:“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小暑时节,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小暑的三候为:“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初入小暑,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意,风中都带着热浪;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由此可以看出,盛夏正式登场,炎热的气候逐渐显现了。
在小暑这一天,民间有着各种习俗。
在民间,人们在小暑时节素有吃三宝的习俗,即黄鳝、蜜汁藕、绿豆芽。在过去,小暑还有“食新”的习俗,人们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和邻居乡亲分享,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这些食物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恳请护佑风调雨顺。
小暑时节民间还有晒书画、晒衣习俗。民谚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物晾到室外接受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据说此日晾晒后,可以避免被虫蛀,所以有“六月六,晒红绿”的说法。六月初六,还是古时文人的晒书日。此日若阳光充足,书生纷纷将书示日,令书页浸透光线,驱赶书虫。
(小暑场景图)
此外,在我国北方地区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饺子长期以来都是北方广大地区老百姓喜爱的吃食,俗语:“好吃不过饺子”。
小暑时节起,全国各地气温将呈上升趋势,且空气湿度增加,此时节易发生的季节性疾病就是中暑。人体消耗大,所谓“无病三分虚”,会有精神疲惫、口苦苔腻、胸腹胀闷等征象,所以此时强调解热防暑,补充体力。
小暑要静气养心。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精神不佳。在养生健康方面,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所以,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小暑场景图)
清淡饮食。湿气重,又当热不热,阳气上不来,容易发生浑身无力、脾胃不合、头身困重等症状,称为夏日伤寒,宜食暖燥湿。薏米健脾祛湿;冬瓜利水消肿,消暑解毒;黑芝麻补肝肾润五脏;丝瓜除热利肠;莴笋消积下气;空心菜利水清热解毒。
注意防晒避暑。盛夏紫外线强,也需要注意防护。晴天时,紫外线非常强的时段,出现在一天中正午前后、气温达到高之前。在紫外线强时段的前后两个小时,防晒衫、防晒帽、遮阳伞,防晒防暑三件套都整上。
此时上无纤云,下无微风,虽有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仍是暑气蒸腾,万物浮躁。可是别忘了那些独属于夏日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