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中秋节,暑热消退,桂影婆娑。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自古以来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场景图)
中秋节和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共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常见习俗。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
那么关于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大家知道和了解多少呢?民间有赏月、祭月、吃月饼、吃甜薯、提灯笼、舞草龙、树中秋、砌宝塔等一系列的节庆活动。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常见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赏月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八月十五作为赏月节,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宴饮活动,邀请亲朋一起饮酒赏月。及至宋朝,中秋赏月的节日之盛大,节日氛围非常浓厚。
(中秋场景图)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中秋夜,灯内燃烛,系于竹竿之上,瓦檐上、露台上等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将灯悬挂于屋檐或是竹竿上,全家人围坐在灯下话家长或是宴饮欢乐。
观潮。因为受月球引力的影响,八月中旬前后,地月距离达到最小,潮水受到引力牵引,出现盛大壮观的景象。其中,非常有名的是钱塘江大潮。在八月中旬,也就是中秋节左右,钱塘江大潮达到观赏期。中秋观潮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中秋不仅是美好的节日,还是健康养生的好时节,如果中秋调养好身体,那么秋冬就能少生病,中秋养生三部曲教你如何中秋养生。
饮食方面,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虽然团圆节是个值得开心的日子,但请大家也不要吃太多的月饼,因为月饼里的糖分和脂肪含量都过高,吃多了会影响身体健康。吃月饼要讲究科学,同时注意饮食上宜清淡。在秋季的蔬菜中,黄秋葵、莴笋、菜花、生菜、苦瓜、韭菜和香菜都是适合养生的蔬菜。
多食酸,少食辛。中医认为,秋天由肺主宰,应多食酸,少食辛。这是因为辛味发散泻肺,酸味收敛肺气,秋天肺气宜收不宜散,所以秋后要少吃葱、姜等辛味食物,寒凉饮食一定要减少或禁食。比如西瓜性寒,属生冷,秋后还多吃会伤脾助湿。
(中秋场景图)
中秋天气干燥,容易出现口干咽燥、鼻衄鼻干、皮肤燥痒等,所以中秋时节的药养主要以养肺、补气、滋阴为主,放在滋补津液方面。平时可服用人参、沙参、麦冬、百合、冬虫夏草、核桃仁、杏仁等益气滋阴、宣肺化疾的中药来保养。若容易发燥病,则用百合、党参、麦冬、甘草来预防。深秋时,中医称“凉燥”,此时不宜多喝凉茶,尤其是胃口不好、全身怕冷、易腹泻的人不要喝凉茶。
运动方面,建议秋后多做些量力而行的运动,如走路、跑步、登山、游泳等,这样可促进脾胃运化,增强食欲。不过,运动量别太过,否则适得其反,会更疲乏。起居方面宜早睡早起。特别是中老年人,应避免过长的睡眠。秋冬是脑血管病好发季节,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阶段,脑部血流速度减慢,容易造成脑血栓形成,适当早起可有效避免血栓的形成。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到了,中秋节,不仅仅是吃吃喝喝,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理解中秋团圆的意义。所以,在赏月、吃月饼的同时,应该借助节日的仪式,让孩子们领会团圆和孝道文化的传承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