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这一节气生气旺盛,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节也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这一天人们会外出扫墓祭祀、缅怀祖先。
(清明场景图)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是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活动仪式是祭祖、扫墓,这是人们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它包含着丰富的风俗活动内容。下面就跟我一起来看看清明节有哪些传统民俗吧!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清明节本属“祭祖节”,是表达孝道的重要节日。而以祭祀场所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墓祭、祠堂祭。清明节扫墓一般上午进行,还要携带酒食果品,在墓前焚烧纸钱。为坟墓培新土,叩头祭拜。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所以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
(清明场景图)
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编成帽子戴在头上,或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据说插柳于户,可以驱邪祈福;戴柳于首,寓意留住青春。蕴含着人们对平安健康生活和美好幸福未来的殷切期盼。
放风筝,风筝又称“纸鸢”“鸢儿”。古时,人们会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放上天去,再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寓意“放晦气”,以达到“除病消灾,带来好运”的目的。
吃青团,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是清明节有节日特色的食品。它是将一种清明节前后才有的艾草,打出汁拌进糯米粉里,然后做成团子,因为做出的团子呈碧绿色,所以取名青团。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岁时百问》中提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此时正是清除身体“浊气”的好时节。清明养生应顺应自然,重在“清”与“明”。这个时节对人体影响也很大,这就给大家介绍这个节气,应该如何吃,怎么养生。
(清明场景图)
清明正是上升清气、清除浊气的好机会。此时养生应重在养血舒筋,饮食讲求清淡,以清补为主,多吃蔬菜水果。清明时节人体内肝气旺盛,因此应当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应当以温润、清补为主,不应食用笋、鸡、海鱼等“发物”,而应多食山药、菠菜、银耳、大枣等甘温补脾之物。还可以多吃一些黄花菜,这种菜开胸膈,平肝火,让人心气平和,所以又被称为“忘忧草”。
清明这段时间雨水多,容易导致人体湿气过重,脾主运化,运化水湿。脾虚了以后,水湿运化不利,就会出现湿邪,粘腻,身体浊重的感觉。所以在这个时候健脾除湿也很重要, 饮食上要注意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如白菜、萝卜、芋头等。我们可以用陈皮+白术,煮水代茶饮,也有很好的健脾除湿的功效。除此之外,还要早睡早起,口味清淡,避免厚味肥甘,是护脾的关键。
踏青不仅使身体吐故纳新,气血顺畅,还可以消除抑郁,调达心情。我们同时可以做八段锦、太极拳、慢跑等,调畅气机,改善供血,让自己从身体不适中脱离出来。但是外出运动时及时补水、擦汗,早晚添衣,“春捂”要适当,避免风寒侵袭人体而引起的感冒。
又见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清明时。清明节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时间跨度长,多样化、低碳化的现代祭扫方式既进一步丰富了清明节的节日内涵,更以现代文明的表达方式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深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