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的6月5日或6日左右,是标志着农历五月进入尾声,六月开始的一个节气。在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75度,意味着天气正式进入初夏,气温逐渐升高,白天变长,夜晚变短。“芒种”名称的由来,是因为此时稻谷已经生长到了颖芒初露的时候,也是小麦、玉米、高粱等夏季作物的关键生长期,因此又称为“谷雨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芒种”有很多与之相关的习俗和风俗,例如一些地方会进行祭祀,拜芒神祈求丰收;有的地方则会有吃五谷杂粮、喝雄黄酒等节庆活动。此外,芒种还是农民们忙碌的时节,他们要忙于修剪,整地,种植和除草,如今虽然城市化进程加快,但是一些当地仍保留着芒种节气的民俗传统。
(芒种场景图)
芒种时节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此时,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区冰雹天气开始增多。芒种后,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宋人范成大的《芒种后积雨骤冷》诗:“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绘出了阴雨连绵不止,河满沟平,农夫冒着寒冷身披棉絮播秧忙的画面。
芒种节气,农田里往往是一片繁忙景象。一方面这个时候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另一方面芒种也是农作物种植时机的分界点,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在北方大部分地区、这个时候正是晚谷、黍、被等农作物播种的繁忙季节。冬小麦产区正处在紧张的收获季节。因为夏种作物如夏大豆、夏玉米等生长期有限,为了保证到秋霜发生前收获,须尽最提前播种或栽插、才能取得较高产最,所以,麦收以后应抓紧抢种抢栽。时间就是产量,即使遇上干旱,也要积极抗早播种,不可消极等雨,错过时机。春种的庄稼如棉花、春玉米等已进入需水需肥与生长高峰,不仅要追肥补水,还需除草和防病治虫。华北的棉花进入五叶期,有的可见花。华南、两广的早稻开始灌浆成熟。
(芒种场景图)
芒种时节,气温逐渐升高,气候炎热,“暑易入心”。因此,值此时节,人们要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恼怒忧郁,以免伤心伤身伤神。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芒种时节,雨量多,空气湿度大,人体的湿邪加重。再加上气温增高,人体内汗液排泄不畅,人体阳气被遏制,人就容易困倦、萎靡不振,多出现懒散现象。此时,除适当晚睡早起、饮食清淡外,还要适量运动,以利气血运行。如每天早晚坚持拍打四肢,两小腿外侧足三里穴位,可使肌肉筋骨的气血流通,防治风湿痹痛等。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俗今已不存,但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提及。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芒种节道:“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绩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芒种场景图)
在芒种来领之际,祝愿大家事业能上花甲,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愿世间所有农民都能有一个好收成,家庭和睦,幸福美满。让我们用心感受自然的变化,珍惜时间的流逝,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一起迎接更美好的明天。